<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新时代中国妇女脱贫的关键要素与启示
        发布人:裴文超来源:中国妇女报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2-04-27
        视力保护色:

        ·编者按·

        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妇女依然深受其害的背景下,我国妇女同全国人民一道彻底摆脱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全部实现脱贫,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妇女减贫道路。执政党对男女平等的信守程度,是妇女脱贫的最核心要素。国家力量强势介入下的共治型扶贫模式,是妇女脱贫的最高效路径。从贫困妇女的现实生活情境出发,在经济赋权中激发内生动力,是妇女脱贫的可行方式。

        ■ 马焱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也是千百年来制约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重大障碍。摆脱贫困,既是妇女解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妇女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妇女依然深受其害的背景下,2021年2月我国妇女同全国人民一道彻底摆脱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全部实现脱贫,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妇女减贫道路,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妇女扶贫脱贫方案。这一成功实践,为揭示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资源和生动案例。

        妇女成功脱贫的关键要素

        妇女成功脱贫从根本上源自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国家力量强势介入的制度保障及妇联组织的强力推动。

        ——理论依据:“一个也不能少”的执政理念

        妇女成功脱贫从根本上源自中共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早在中央苏区开展土地改革、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民生工作时,毛泽东同志就强调:不遗漏一个人,不失落一个人,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所有的人,特别是妇女、老弱病残和生活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在党的十八大以后的扶贫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创新发展这一理念主张,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进一步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中国共产党“一个也不能少”的扶贫价值理念和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为妇女脱贫纳入整个国家脱贫规划体系,帮扶具有贫困隐蔽性的妇女成功实现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制度保障:国家力量的强势介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提出后,党和国家凭借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在宏观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微观政策执行层面,更加注重性别差异,形成一系列妇女脱贫的制度安排,确保妇女在扶贫资源的分配中平等受益。首先,把妇女脱贫纳入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和国家行动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明确提出对妇女等特定人群的特别关照;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把健全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措施之一;《“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进一步将妇女脱贫纳入国家脱贫攻坚的各个领域;《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分别对消除妇女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策略措施。其次,形成一系列妇女扶贫的政策安排。《关于在扶贫开发中做好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工作的意见》(2015)、《关于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力推进小额贷款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妇女脱贫致富的通知》(2016)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贫困妇女脱贫所需的金融支持、信息服务、平台搭建、能力建设等提供制度保障。再次,进行契合贫困妇女实际需求的微观制度创新。比如,把地方扶贫实践逐步上升为国家产业扶贫的典型举措——“扶贫车间”,最大限度整合了农村妇女的生活和劳动空间,协调家庭照料和劳动生产的关系,成为深处社会底层的贫困女性从私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从而实现自身减贫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组织依托:妇联组织的强力推动

        妇联作为全国组织网络最健全、规模最大的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其职能定位决定了该组织必然要围绕党和国家扶贫工作全局,聚焦贫困妇女,把妇女扶贫妇女脱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推进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妇联组织积极推动出台体现贫困妇女重要关切的普惠性政策和特惠性政策。一方面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在顶层设计上推动将妇女脱贫纳入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和国家行动计划,确保妇女从普惠性政策规划中平等受益;另一方面,为提升扶贫政策的性别敏感性,积极推动出台专门的妇女扶贫脱贫政策措施。此外,全国妇联还创新妇女脱贫载体,深入开展“巾帼扶贫行动”,提出立志脱贫、能力脱贫、创业脱贫、巧手脱贫、互助脱贫、健康脱贫、爱心助力脱贫七项重点任务,探索出巾帼家政服务、手工编织、电子商务、office365网页版无法使用_365速发_365平台官方版下载旅游、特色种养殖产业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和妇女特点的扶贫项目和帮扶举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巾帼扶贫脱贫模式。截至2020年,全国妇联组织协调各方力量,投入3930 万元创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786个,带动各地妇联在贫困地区创建“妇”字号基地2万余个,指导推动在各地创建“巾帼扶贫车间”1万多家,帮助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累计组织1021万贫困妇女和妇女骨干参加各类培训;帮助500多万贫困妇女通过手工、种养殖、家政、电商等增收脱贫;配合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和扶贫小额信贷4500多亿元,扶持870多万妇女实现创业增收;对19.22万名贫困“两癌”患病妇女实施救助;全国妇联所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50多亿元,惠及妇女儿童特别是困难群体超过5000万人次。

        妇女成功脱贫的启示

        执政党对男女平等的信守程度,是妇女脱贫的最核心要素。国家力量强势介入下的共治型扶贫模式,是妇女脱贫的最高效路径。从贫困妇女的现实生活情境出发,在经济赋权中激发内生动力,是妇女脱贫的最可行方式。

        执政党对男女平等的信守程度,是妇女脱贫的最核心要素。将助力妇女脱贫、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人民性的内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彰显的是执政党“一个也不能掉队”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立场。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引下,中国政府确定的到户到人的目标瞄准扶贫模式,使得具有贫困隐蔽性的农村妇女作为扶贫对象被精准识别,为贫困妇女脱贫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依据。

        国家力量强势介入下的共治型扶贫模式,是妇女脱贫的最高效路径。我国凭借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通过超强的政治资源与社会资源动员能力,将妇女脱贫深嵌于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专项治理的大扶贫格局。在国家顶层设计和资源指挥棒的宏观调控作用下,政府、企业、妇联组织、社会力量等多个行动主体依托自身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与贫困妇女群体协调互动,为贫困妇女提供多维度支持,形成了中国特色优势显着的妇女扶贫模式。

        从贫困妇女的现实生活情境出发,在经济赋权中激发内生动力,是妇女脱贫的最可行方式。促进妇女脱贫乃至妇女解放与发展,尊重妇女的日常生活体验可能比采取更激进的方式更具现实意义。“扶贫车间”之所以对贫困妇女成效显着,正是契合了贫困妇女的现实生活情境和日常生活体验,为贫困妇女参与社会生产创造了可能性条件。打破固有的传统性别秩序和结构并非朝夕可得,适当的外力介入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既有性别秩序对女性的制约,拓宽妇女的生存发展空间。“扶贫车间”使得贫困妇女在经济赋权中作为生产者的主体性得以重构,自我价值认同感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得以提升,从而使家庭两性关系的调整有了现实的突破口,固有性别秩序被撬动才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妇女脱贫发展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为中国妇女坚持走好自己的路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现实依据。

        (作者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文章